义齿加工技术工艺是口腔修复体制作的核心环节,涉及传统手工技艺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。不同种类的义齿(如活动义齿、固定义齿、种植义齿)加工流程差异较大,但总体可分为传统工艺和数字化工艺两大类。下面,是关于义齿加工技术工艺的详细解析,一起来看看吧。
一、传统义齿加工工艺
1.固定义齿(如烤瓷冠、全瓷冠、金属冠桥)
关键流程:
模型灌注:
用超硬石膏灌注取模的印模,获得工作模型。
修整模型,标记边缘线(如肩台位置)。
蜡型制作:
技师手工雕刻蜡冠/桥(或滴蜡法),恢复牙齿形态和咬合关系。
关键点:边缘密合度、邻接关系、咬合空间(通常预留0.3~0.5mm瓷层厚度)。
包埋与铸造:
金属冠:蜡型包埋(磷酸盐包埋材),高温去蜡后离心铸造金属(如钴铬合金、金合金)。
烤瓷冠:金属基底铸造后,表面堆瓷(分层堆塑遮色瓷、牙本质瓷、釉质瓷),烧结成型。
瓷层烧结:
真空烤瓷炉内分次烧结(温度可达800~900℃),避免瓷裂或气泡。
抛光与上釉:
金属部分机械抛光,瓷层表面glaze上釉(或染色个性化处理)。
常见问题:
蜡型变形、铸造收缩导致边缘不密合。
瓷层烧结后出现裂纹或颜色不均(需返工)。
2.活动义齿(如胶托活动义齿、金属支架义齿)
关键流程:
模型设计:
标记倒凹区、缓冲区,设计卡环(钢丝或钴铬支架)和基托范围。
支架制作:
金属支架:翻制耐火模型,蜡型包埋后铸造(多用钴铬合金)。
胶托义齿:直接在模型上铺蜡基托,排人工牙。
装盒与充胶:
将蜡型装入型盒,去蜡后充填树脂(如PMMA基托树脂),热处理聚合。
打磨抛光:
去除树脂飞边,抛光基托和人工牙表面。
常见问题:
树脂聚合收缩导致基托变形。
金属支架就位困难(因铸造精度不足)。
二、数字化义齿加工工艺
1.数字化流程(CAD/CAM技术)
核心步骤:
数据采集:
口内扫描(如3Shape TRIOS)或模型扫描(桌面扫描仪),生成三维数字模型。
计算机辅助设计(CAD):
使用软件(如exocad、3Shape)设计修复体:
自动匹配邻牙形态、咬合关系。
自定义边缘线、穿龈轮廓(种植义齿)。
计算机辅助制造(CAM):
切削加工:
二氧化锆全瓷冠:五轴机床切削预烧结锆块(后需高温烧结致密化)。
树脂临时冠:PMMA块直接切削。
3D打印:
金属打印(如钴铬合金,SLM技术)用于支架或冠桥。
树脂打印(如活动义齿基托、种植导板)。
后处理:
切削件抛光、染色(如锆冠染色仿生处理);
打印件清洗、固化(光敏树脂需二次固化)。
优势:
精度高(误差可控制在50μm以内);
效率快(从扫描到交货可缩短至1-2天)。
挑战:
设备成本高;设计依赖技师经验(如咬合动态调整)。
三、特殊工艺技术
氧化锆分层染色技术:
在锆块切削后,通过渗透染色液模拟天然牙色泽梯度(比传统饰面瓷更耐磨)。
钛及钛合金加工:
纯钛铸造需专用包埋材(因钛高温活性强),或采用CAD/CAM切削。
弹性义齿(隐形义齿):
使用尼龙材料(如Valplast)注塑成型,适合临时修复。
四、未来趋势
全流程数字化:从口扫到设计、加工全程自动化(AI辅助设计)。
新材料应用:高强度树脂(替代金属支架)、梯度多孔种植体。
智能化质检:3D扫描比对原始设计,自动检测缺陷。